为深入落实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,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,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数字传媒学院“数创乡韵”突击队于7月2日至5日赴惠州市惠东县白盆珠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。在蔡曜宜、姜文、蔡樱彤、钟丽娟四位老师指导下,师生团队以文化创意驱动乡村“生产-生活-生态”空间(简称“三生空间”)协同发展为核心视角,探寻“和美乡村”发展新路径。
启程前,学院党委书记肖丽、副书记刘星宇为突击队送行并作动员。肖丽勉励同学们珍惜深入基层的机会,将专业知识融入实践,用心感受乡村发展脉搏,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展现深职大学子的责任担当。

为期四天的实践中,突击队深入白盆珠镇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,通过实地走访、问卷调查、深度访谈等方式开展系统性调研。团队足迹遍布党群服务中心、村舍民居、特色文旅节点(白马村南沙岸露营地、栖野绿石河谷露营地)、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(横瑶村沉香园、沐化村岩茶基地、双金村樱花茶园)以及温泉酒店;同时深入考察了明代白马窑址群、苏联专家楼、双金村客家古围屋,以及白盆珠水库、爱心潭等生态与文化地标,全面了解当地乡村治理、产业发展、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现状。调研期间,团队高效协作:摄影组细致捕捉当地自然与人文风貌;调研组克服困难,严谨收集一手数据和社情民意,力求详实掌握基础资料。

调研发现,白盆珠镇依托全域优质文化旅游资源,发展态势良好:独具特色的考古资源、省级非遗、客家文化以及生态资源,为“三生空间”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。特色民宿、露营及温泉度假项目在横江村、白马村等地已初具规模;农业产业基础扎实,以横瑶村沉香产业(涵盖种植、精油提取、日化产品加工)和岩茶产业(探索茶酱、茶饼等深加工)为代表,产业链条有效延伸,附加值持续提升;功能完善的镇级党群服务中心,在服务民生、展示地方历史文化(如青瓷文化)及推动文旅融合方面发挥了积极效能。

通过调研,突击队敏锐洞察到当地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:一是人才支撑不足,人口老龄化与青壮年外流导致产业内生动力欠缺;二是生态约束趋紧,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水源地,其严格保护政策限定了产业选择空间;三是产业韧性待强,外源性依赖较强,本地“造血”能力与产业链韧性有待提升;四是数字化短板明显,技术应用、线上营销及管理能力不足,制约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力。

此次社会实践是深职大学子积极响应“百千万工程”、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队员深刻认识到,白盆珠镇拥有优良生态本底、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基础及持续改善的生活环境,“三生空间”协调发展潜力显著。未来,突击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数据,立足文化创意与数字传播专业优势,围绕人才引育、生态友好型产业创新、价值链提升、数字赋能等关键方向,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,为白盆珠镇乡村振兴贡献“深职方案”。
(数传学院 钟丽娟、蔡樱彤)